|
現場檢測與評價的要求及注意事項1.1基本要求 準確、可靠、客觀、真實。 1.2采集空氣樣品的基本要求 1.2.1應滿足工作場所有害物質職業接觸限值對采樣的要求。 1.2.2應滿足職業衛生評價對采樣的要求。 1.2.3應滿足工作場所環境條件對采樣的要求。 1.2.4采樣過程中應保持采樣流量穩定。長時間采樣時應記錄采樣前后的流量,計算時用流量均值。 1.2.5在采樣的同時應作樣品空白,即將空氣收集器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 1.2.6采樣時應避免有害物質直接飛濺入空氣收集器內;空氣收集器的進氣口應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無泵型采樣器采樣時應避免風扇等直吹。 1.2.7在易燃、易爆工作場所采樣時,應采用防爆型空氣采樣器。 1.2.8采樣過程中應保持采樣流量穩定。長時間采樣時應記錄采樣前后的流量,計算時用流量均值。 1.2.9在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的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樣品的污染。 1.2.10采樣時,采樣人員應注意個體防護。 1.2.11做好采樣記錄。 1.3正確運用衛生標準 1.3.1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PC-TWA)的應用 應用個體采樣器采樣所得到的濃度值,主要適用于評價個人接觸狀況;工作場所的定點采樣(區域采樣),主要適用于工作環境衛生狀況的評價。 職業接觸限值是PC-TWA和PC-STEL的,應檢測時間加權平均接觸濃度;當接觸濃度變化較大時,還應分別在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間段檢測短時間接觸濃度。 進行職業檢測和評價時,制定有PC-TWA的有害物質,必須檢測CTWA CTWA是8h時間加權平均濃度,采樣檢測時間越接近8h,檢測結果越準確、越真實。因此,最好進行全工作日采樣檢測。 制定有PC-TWA,沒有PC-STEL的有害物質,在有過高的波動濃度情況下,還需在最高濃度采樣點或時段采樣檢測CEL(超限濃度);在沒有過高的波動濃度情況下,可不采樣檢測CEL。化學物質的EL = 1.5~3×PC-TWA,粉塵的EL = 2×PC-TWA,具體倍數見GBZ 2.1。 CSTEL和CEL是15min平均濃度,要求采樣檢測時間越接近15min,檢測結果越準確、越真實。因此,最好進行15min采樣檢測。 1.3.2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的應用 該職業接觸限值旨在防止勞動者接觸過高的波動濃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健康損害,要求在檢測CTWA的同時,對濃度變化較大的工作地點,進行CSTEL的檢測評價。 當評價該限值時,即使當日的CTWA符合要求時,任何CSTEL仍不應超過PC-STEL。 制定有PC-TWA和PC-STEL的有害物質,在有過高的波動濃度情況下,還需在最高濃度采樣點或時段檢測CSTEL;在沒有過高的波動濃度情況下,可不采樣檢測CSTEL。 1.3.3最高容許濃度(MAC)的應用 該職業接觸限值是對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強和(或)危害性較大的有害物質而制定的最高容許接觸限值。工作場所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必須控制在最高容許濃度以下,而不容許超過此限值。 職業接觸限值是最高容許濃度的,根據生產工藝,分別在勞動者工作時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間段檢測。 進行職業衛生檢測和評價時,制定有MAC的化學物質,只需采樣檢測CMC。 CMC是工作日內任何時間都不能超過的瞬間濃度。采樣檢測時間為≤15min。 1.3.4粉塵容許濃度的應用 對粉塵危害應盡量測定呼吸性粉塵的時間加權平均濃度進行評價,尚不具備測定呼吸性粉塵條件時,可測定總粉塵濃度進行評價。 1.3.5物理因素評價 對物理因素危害的評價,要注意不同接觸時間所對應的衛生標準。 1.4檢測方法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方法應按國家頒布的標準方法和有關采樣規范進行檢測,在無上述規定時,也可用國內外公認的測定方法執行。 1.5現場調查 為正確選擇采樣監測點、采樣方法和檢測方法,必須在采樣檢測前對工作場所進行現場調查。必要時可進行預采樣,F場調查在用人單位有關人員的陪同下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 1.5.1 確定檢測與評價范圍 1.5.2根據檢測與評價范圍,收集用人單位下列技術資料 a.用人單位的組成和總平面布置圖; b.各車間勞動定員、工作班制、工種或崗位劃分、工作性質(固定式或流動性等)和工作活動范圍; c.生產工藝流程(圖)、原輔材料(名稱、MSDS、成分、年和日用量)、中間產物、產品(名稱、成分、年和日產量)、車間生產設備(名稱、數量、參數)、設備布局(圖); d.職業病防護設施(名稱、數量、參數); e.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名稱、技術參數、更換周期)。 1.5.3根據已收集的資料,初步分析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接觸情況,內容包括: a.根據現場調查和生產工藝,明確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工作地點、接觸的工種或崗位;當難以確定時應進行預檢測和定性分析。 b.明確有害因素存在狀態、產生和擴散規律、環境條件等。 1.6采樣或檢測設備準備 1.6.1檢查將使用的空氣收集器、空氣采樣器和空氣檢測器等的性能和規格。 1.6.2檢查固體吸附劑管和濾料的空白、采樣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脫效率。 1.6.3使用定時裝置控制采樣時間的采樣,應校正定時裝置。 1.6.4現場工作人員應根據現場生產狀況和職業病危害情況,配備必要、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衣帽、口罩、眼鏡、手套、鞋、耳塞等)。 1.7質量控制 1.7.1影響職業衛生檢測工作質量的因素 影響職業衛生檢測工作質量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 ●質量體系因素; ●人員因素; ●儀器設備因素; ●標準物質和關鍵試劑因素; ●環境條件因素; ●檢測過程本身因素; ●實驗室內部質量管理因素。 1.7.2影響采樣準確性的因素 ●采樣、保存的誤差來源 ●樣品分析時的誤差來源 1.8檢測數據處理 1.8.1有害物質檢測數據處理 ●檢測數據處理原則 a.職業接觸限值為整數的,檢測結果原則上應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職業接觸限值為非整數的,檢測結果應比職業接觸限值數值小數點后多保留一位。 b.當樣品未檢出時,檢測結果為低于最低檢出濃度。 c.當樣品空白未檢出時,檢測結果為未檢出。 d.當樣品空白檢測結果低于所有樣品含量最低值的10%時,檢測結果為測定值,現場檢測數據有效。 e.當樣品空白檢測結果高于所有樣品含量最低值的10%時,檢測結果為測定值,現場檢測數據無效。 ●職業接觸限值為MAC a.CMC≤MAC為符合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并給出最大值。 b.CMC>MAC的為不符合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應列出具體數據,指明崗位、操作地點和操作時間段,并給出超標倍數。 ● 職業接觸限值為PC-TWA a.樣品檢測結果顯示數據異常,應分析原因并按照相應的規范進行數據的取舍。 b.CTWA≤PC-TWA為符合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并給出最大值,如濃度波動較大,則要測量CEL,任一CEL超標,即判為超標。 c. CTWA>PC-TWA的為不符合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應列出不符合的具體數據,指明崗位,并給出同一工種和同一有害物質的超標率和超標倍數。 ●職業接觸限值為PC-TWA和PC-STEL a. CTWA與CSTEL均≤PC-TWA和PC-STEL為符合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并給出最大值。 b. CTWA與CSTEL任一項>職業接觸限值為不符合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不符合時應列出不符合項。 CTWA不符合時應指出不符合指標,列出具體數據,給出同一工種和同一有害物質的超標率和超標倍數。 當CSTEL不符合時,列出具體數據,并指明工作崗位、采樣地點和時間段,給出超標倍數。 1.8.2物理因素檢測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按照相應的規范進行。 ●檢測數據未超出職業接觸限值的為符合要求。 ●檢測數據超過職業接觸限值為不符合要求,不符合時應列出具體數據,指明崗位、操作地點或操作時間段。 1.*價 1.9.1應考慮個體防護用品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護作用。 1.9.2當檢測結果超出職業接觸限值時,應根據生產工藝、設備與職業病防護設施運轉狀況、工人操作規范性等情況,分析超標原因,提出相應的建議,必要時提出對防護設施防護效果進行評價的建議。 1.9.3對有遠期效應、蓄積作用、致癌、致敏或能經皮膚吸收的有害物質檢測,盡管檢測濃度(或強度)符合衛生標準,仍應建議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盡量不加班或少加班。對有致敏作用的有害物質,應提示其嚴重過敏的特性,建議改用無毒或毒性更低的代用品。注意:國家對懷孕或哺乳期婦女、未成年工接觸有害物質有特殊的規定。 ●按照評價模板進行針對性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