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結論: 該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的風險類別為嚴重。 建議: 1、職業衛生管理 (1)建議用人單位應嚴格按照其已制定的職業衛生管理文件,加強職業衛生管理,確保各項制度的落實。 (2)建議用人單位應規范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制度,完善職業衛生檔案內容,及時更新相關法規和標準。 (3)建議用人單位對公告欄、告知卡和警示標識等應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發現有破損、變形、變色、圖形符號脫落、亮度老化等影響使用的問題時應及時修整或更換。 2、職業健康監護 (1)根據《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9號)建議用人單位完善職業健康檢查制度,及時更新、完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內容;安排需要復查人員到醫院進行復查。 (2)用人單位應嚴格按照GBZ188-2014《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對員工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3、個人防護用品 (1)用人單位應嚴格按照《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和《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范》的要求為勞動者配備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的個人防護用品;現場粉塵濃度超標10倍的工作崗位(手工加工崗位),建議用人單位配發防塵全面罩,嚴格控制濾料更換頻次,確保其有效性。 (2)用人單位應增加員工的個體防護意識,培訓員工正確佩戴、使用個體防護裝備的技能,督促并使員工自覺佩戴和正確使用個體防護裝備,制定并實施必要的個體防護用品檢查與考核制度。 4、職業病防護設施 (1)加強現場防塵管理 ①對各個除塵設備進行定期檢查,減少漏塵點; ②安排員工定時對生產車間進行灑水降塵,保持地面的濕潤,及時清理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合理使用風扇以及組織車間氣流,避免造成車間二次揚塵。 (2)針對現場粉塵超標的工作工崗位做出如下建議: ①對于逸散粉塵的生產過程,應對產塵設備采取密閉措施;增設水霧噴淋系統或局部排風除塵設施對塵源進行控制。 ②進行工藝改進,優先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密閉化、自動化及遠距離操作,減少作業人員與粉塵的接觸。 ③切實做好防護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嚴禁在防護設施未啟動或運行不正常情況下進行作業,嚴禁擅自脫離防護設施進行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