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結論: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該用人單位所屬行業為非金屬廢料和碎屑加工處理。另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規定,該行業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為較重。結合該用人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該用人單位應按職業病危害較重的風險等級進行管理。 通過本報告書的綜合分析,用人單位在實施過程中,若能夠落實有關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和本報告提出的建議,在生產狀況正常,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在正確佩戴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后工人實際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強度能夠控制在職業接觸限值內,符合國家有關職業衛生標準、規范的要求。 建議: (1)建議用人單位在將來技術改造時,優先選用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程度較高的設備。以減少直接人工操作,減少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時間。 (2)建議用人單位在矽塵濃度超標的崗位處增設用于防塵和增強車間內機械通風的設施。如布袋除塵器、排風罩。 (3)建議用人單位繼續加強對急救藥箱和藥品的檢查,當急救藥品超出保質期或失效時,及時更新相應藥品。 (4)建議用人單位在現場增設職業病防護用品柜,根據車間(崗位)情況配備相應數量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并定期維護與檢查,確保需要時使用。 (5)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檢查項目和檢查周期,組織全體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員工,進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按照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告的建議進行相應復查。 (6)建議用人單位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加強員工職業衛生意識、個人防護知識等方面的培訓,落實好新入職員工上崗前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和在職員工定期在崗期間職業衛生知識培訓。 (7)用人單位若在今后有職業病危害因素發生重要變化時,應向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職業病危害項目變更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