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結論: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公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的通知》(國衛辦職健發〔2021〕5號的規定,建設項目屬于制造業中第十四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中的專用化學產品制造(行業編碼:C266),屬于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行業,因建設單位涉及7枚含137Cs密封源(出廠活度為1.85E+8Bq~1.85E+9Bq),根據《放射源分類》的方法,其使用的7枚137Cs放射源中有2枚屬于Ⅳ類放射源,5枚屬于Ⅴ類放射源;綜合分析本項目屬于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嚴重建設項目。 綜上所述,根據改建項目基礎資料的分析,擴建項目基本執行了我國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有關規定。擴建項目在今后工程的設計和工程建設中,若能將基礎資料中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本評價報告中提出的補充措施建議予以落實,預計項目建成后,擴建項目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能夠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擴建項目能夠滿足國家對職業病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及規范的要求。 建議主要內容: (1)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放射工作人員健康要求及監護規范》、《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加強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培訓管理工作通知》的相關要求,放射工作單位應為放射工作人員申請《放射工作人員證》,申請《放射工作人員證》時應提交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出具的放射工作職業健康檢查證明、培訓考核機構出具培訓考核合格證明、具備資質機構出具的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報告(或委托監測的證明材料)、個人身份證復印件及兩寸免冠照片兩張等材料,并按非醫用輻射機構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向放射工作單位所在地縣級衛健部門申請辦理。 (2)根據制定的《萬華化學(福建)公司輻射事故/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輻射事故培訓,提高突發和事故情況下的應急救援措施的處理能力,提升工作人員的輻射安全防護意識,避免輻射事故的發生,輻射應急領導小組應根據需要,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輻射事故應急演練,做好總結和記錄,形成總結報告,并將演練過程形成報告存入管理檔案中。在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應急預案不斷進行修正、補充并完善。 (3)建設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輻射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且建設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在勞動合同中寫明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并以書面形式如實告知勞動者,或以合同附件形式與勞動者簽署職業病危害告知書。 (4)建設項目在設備安裝或大修工作可能涉及到外包單位作業人員,按照“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確定雙方在職業病危害防治方面的責任與義務協議,明確外包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并負責檢查督促外包單位落實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采取預防及控制措施;督促外包單位應加強對作業人員的防護管理,為其配備對應的防護設施、個人防護用品、制定合理的操作規程,并嚴格監督作業人員在防護設施啟動、正確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后,遵守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完善外包作業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要求。 (5)定期檢查配備的個人防護用品的有效性,對個人劑量報警儀、伽馬輻射儀、核素識別儀應及時送檢校準,使其在校準有效期內使用。 (6)對放射源庫、含密封源儀表裝置檢修情況實行全過程監控,落實責任人,做好檢修期間的輻射安全防護及監測情況,做好日常檢查及管理工作,做好放射源出入庫管理制度和管理臺帳。做好檢維修期間現場管理工作,設置警戒范圍及封鎖區域,防止非工作人員闖入; 防止放射源被盜,丟失和誤照射事故的發生;為檢維修人員配備個人劑量計、個人劑量報警儀、防輻射服。 (7)制定詳細的設備操作規程及相應的檢查制度和記錄表單等,對本項目含密封源儀表裝置運行進行經常性的自主日常監測、日常防護設施檢查、日常維護保養,確保其處于正常有效運行狀態, (8)在建設項目設計階段,應進行放射性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在建設項目試運行期間,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放射防護驗收檢測和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控制效果評價。 (9)放射衛生專項投資預算 建設單位應對放射衛生專項投資進行單獨核算,放射衛生專項投資應包括放射衛生管理機構的組織工作經費、防護設施建設與維護、應急救援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個人防護用品、放射衛生檢測與評價、個人劑量監測、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設備購買、教育培訓、職業健康檢查等費用,大約為投資總額的1%。 |